2012年5月,第四届日本NAPROCK国际编程大赛拉开帷幕,成都东软学院受邀参加此次比赛。
6月中旬,在获悉相关信息后,学院计科系主任杨瑞良立即召开会议,将参加NAPROCK大赛工作做了整体部署,计科系陈文飞博士负责大赛的具体工作。计科系接受任务后,认真研读了NAPROCK大赛的相关资料,在校内展开参加NAPROCK大赛队伍的公开选拔工作。
此次大赛竞赛组的题目是骰子计数,需要使用计算机数字图象处理、仿真学等专业知识。经历了第五届学院ACM-ICPC程序设计选拔赛和第五届全国计算机仿真大赛,计科系学生黄齐川、胡桓铭、怀凯源组成的H3O团队顺利进入校内复赛,在全系各位老师的协助下,与其它进入复赛的团队一起进行了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
通过一次模拟大赛,来自H3O团队的黄齐川和胡桓铭脱颖而出,和指导教师陈文飞博士等人组成了赴日参赛组。
赴日参赛组成立之后,队员们开始分析解题思路,在暑假期间仍然坚持学习,自学了OpenCV、MFC等知识,同时也向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请教学习,利用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和数学知识,构建了以骰子为识别模型的识别、分析和计数系统。经历了数百次实验,队员们对相关数据不断修正,使得识别效果达到较高标准。
经过长途奔波,团队来到比赛场地——大牟田文化会馆。两位队员顾不得休息,立刻展开了比赛数据的录入工作。在这里,其它参赛队伍也一丝不苟地进行着比赛的准备工作。
决赛正式开始前一天,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张应辉教授来到休息室探望两位队员。观看了两位队员对整个系统的演示情况之后,张院长结合当日复赛的比赛实况指出了系统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他也询问了队员们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情况,叮嘱两位队员要按时休息。复赛和决赛全程,张院长始终在观众席上关注着成都东软学院代表队的表现,亲自为代表队加油,为整个代表队增添了莫大的动力。
在决赛当天,组委会临时加入了不同形状和具有镜面反射性质的复杂障碍物,加大了骰子识别的难度。这个干扰极大地影响了各个队伍的识别效果,成都东软学院代表队在比赛间隙不断地修改着系统的各项参数。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着国内准备期间制定的多项预案和场上的冷静发挥,成都东软代表队在决赛中击败了去年海外组第一名的越南队,一举夺魁。
全部胜利虽然来得很艰难,但终于还是来了。胜利是团队全体成员放弃了暑假和国庆节休息,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奋力拼搏后才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果。组队时间这么短,而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对不是图像学专业学生来说,在备赛历史上实属少见。训练过程的艰辛和枯燥可想而知,但我们收获了快乐,体验了苦就是甜的味道。
学院各级各部门的重视,队员们在比赛场上冷静而理智的表现,以及在整个比赛过程中所积累的信心和经验,保证了我院能够在既往基础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赛后,NAPROCK队员和教练,每人认真地完成了一份个人总结。
教练组一致认为:我院NAPROCK参赛团队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张应辉院长全程的关心;计科系领导赛前的动员会和赛后总结会,使团队人员思想统一,目标明确,为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学院国际合作部、外语部等相关部门领导和教师的大力支持,使团队人员受到了很大的鼓舞。通过总结,找准了薄弱环节,明确了今后的备赛方向。
队员黄齐川在总结中写到:三个月的准备时间让我学会了很多很多,也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为了NAPROCK,张应辉院长和杨瑞良主任做了大量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受到了团队的一致好评,老师们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付出了很多的心血,特别是陈文飞博士,为了获得理想的解题方案深夜都还在实验室研究。整个过程中团队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是强大的后盾,陪着我们度过了无数的难关,他们教会了我们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做人。
队员胡桓铭在总结中写到:我们感到很幸运能够参加这次竞赛,也非常感谢张院长的指导,和学校给我们提供了此次难得的机会。赴日参加NAPROCK竞赛,一方面使我们增长了见识,开阔了思路,也了解了许多优秀的算法。竞赛使我们对图形图像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将动手编写算法、设计程序的骄傲,更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另一方面,竞赛培养了我们小组中两人的团队协作、互帮互助与默契精神。在竞赛中,我们收获了患难与共的珍贵友谊。短短的三个月的准备与竞赛生活给我们丰富多彩的感受。
成都东软学院NAPROCK参赛团队一致认为:NAPROCK大赛,考的是做人,学会的是感恩。感恩东软给大家提供的优质资源和训练条件,感恩院、系领导的关怀,感恩东软老师们平时的教诲,感恩指导教师的辛勤付出,感恩同学们和兄弟院校的帮助。
大赛结束了,但东软前进的步伐还在继续,我们期待着下一次比赛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