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科系新闻部讯) 记者:费仕豪/文应雪/何筱青/李言 摄影:彭琢创)
11月9日早7点40,天空似乎特意地洒下了一滴滴细雨,为空气添加了一点湿润剂,作为记者的我们走在东软学院里,感受着微微寒意,而心里却燃烧着炽热的激情,就如一颗颗微雨下的太阳.
ACM程序设计大赛是大学级别最高的脑力竞赛,素来被冠以"程序设计的奥林匹克"的尊称. 很荣幸地,成都东软学院暨第三十六届以后再次成为第三十七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成都站的举办地点.而笔者,也幸运地对部分参赛选手进行了采访.
(作为唯一参加ACM大赛的高中学校,成都7中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而记者们也徒步赶到了动车站,对代表7中的三位同学进行了采访.)
(图为七中同学)
记者:“同学,你好,我们是计科系学生会新闻部的成员,我们将对你进行短暂的采访,打扰了。请问你知道你们是唯一由高中生组成的参赛队伍吗?对于这次比赛,是否很紧张?”
七中同学:“真的吗?我们很荣幸,紧张算不上,就是来“旅游”的,呵呵。”
记者:“请问你们三个是如何参加进ACM大赛的呢?”
七中同学:“因为这是一个国际性比赛,我们七中内部进过了多次淘汰,从40多个学生中,将我们选了出来,因为我们三个在选拔中都是第一名。我们现在是高三的学生了,两个是保送到北大,一个保送到清华,现在离高考还有段时间,我们想乘此好好锻炼自己。”
记者:“你们参加此次比赛的目的是什么?”
七中同学:“参加这项比赛,我们是为了感受比赛的氛围,因为这里的氛围特别的好,也可以乘机和清华、北大的学长们进行交流,为以后进入大学打好一个基础。”
(在回程的路上,我们偶遇了去接山东大学参赛队员的志愿者,于是,我们也跟随他对山东大学进行了访问。)
(图为山东大学参赛同学与记者的合影)
记者:“同学,你好,我们是计科系学生会新闻部的记者。抱歉打扰你们了。请问,这次参加ACM大赛的目的是什么?”
山东大学同学:“这一次我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博铜争银。”
记者:“同学,我猜想你也知道这一次参加大赛的队伍也有北大清华等国家顶尖大学,作为他们的竞争对手,你们的压力大吗?”
山东大学同学:“说实话,压力不大,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仅此而已。”
记者:“感谢你腾出宝贵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
(苦苦等待了两个多小时,我们终于在A3遇见了上届ACM大赛冠军中山大学的参赛人物,在对他们进行了全体拍照后,笔者对他们中的领队梁一川同学进行了访问)
(中山大学参赛同学于志愿者合影)
记者:“同学,你好,我们是计科系学生会新闻部的记者,能否空出一丝闲暇时间进行我们的采访呢?”
梁一川:“十分荣幸接受东软学院计科系新闻部的同学的访问。”
记者:“就我所知,第三十六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成都站你们取得了冠军。那你们是否打算梅开二度?再夺一枚金牌?”
梁一川:“我很乐意这么做,但是,一切都需要实力。”
记者:“请问至今,你参加了多少次ACM大赛呢?”
梁一川:“六次。”
记者:“六次?请问你是大几的学生?难道从高中就开始呢?”
梁一川:“不是啦,我是大四的,我每半年参加一次,所以六次啦。”
记者:“原来是这样的。作为中山大学的参赛代表,我相信你是从千百人中选出来的,作为这次的成员你是否感到自足与高兴。代表着学校参赛,你是否感受到自己肩负着一种使命感。为了你的使命感,你付出了多少的努力?”
梁一川:“是的,我非常的骄傲与自傲代表中山大学参加这次比赛,我却是感觉到自己带着使命感,为了这一次的比赛,我们常常训练到很晚,这种训练一直持续了两三个月,所以,对这次比赛,我们也是信心在握的!”
记者:“ACM是一场全球性的比赛,参加这场比赛,对于学校,这是一种荣誉;对于个人,这又是一种磨练。校与校的输赢,常常决定与人与人的角逐。每一个人都想获得金牌,但金牌只有一个。很有可能金牌会从你的手中溜走。如果没有成功,你是会伤心还是一笑而过,为什么?”
梁一川:“如果失败了,我一定会难过一会儿,但不是永远,我会更加努力,在下一次比赛中赢回比赛。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我相信,失败也是一种教训,有时候,失败也是一种幸福吧。”
虽然天空下了整整一天的微雨,但是,无论是每一个来到东软大学进行比赛的队员,还是每一个出自东软大学的志愿者,都如微雨中的太阳一般,充满着对竞技、工作的激情。是的,这就是大东软本身的样貌——充满无限的激情的地方。